很多父母在孩子要上初中时就会很焦虑,为什么焦虑,因为孩子小学成绩还不错,但到了初中成绩就有所下滑,这个问题,确实存在,但作为父母的我们,并不是只能焦虑,我们能做的很多。首先我们要思考为什么上初中后成绩下降?

为什么上初中后成绩下降

其实不难发现,孩子成绩的突然下滑,归结原因,不外乎以下三点:

一、 基础知识不牢固

老师经常对学生们讲的一句话,就是要“扎实基础”,道理大家都懂,但是做到其实不容易。小学数学试卷,对于比较优秀的小学生来说,考个九十分往上很容易,但是满分就总是差那么一点。有时候因为粗心,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,总会导致细小的丢分。

往往小学阶段这种小粗心,家长和孩子都不在意。但将来到了初高中,学习成绩崩塌的定时炸弹。 这类看似“粗心”的问题,往往是因为基础知识的不扎实和不熟练,或者是一些“想当然”的思维导致的,其本质原因如果不及时找出改正,将来必酿成大患。

二、学习方式不对

我相信不知道应该怎样学习的人一定大有人在。语文英语靠背,就以为数理化生也靠背,死记硬背的后果就是苦学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。不懂得将所学的知识分类整理,建立知识体系,是很多同学的毛病。

学习方法的不对,导致的就是学习效率的降低。一道题人家听老师讲一遍就能举一反三了,而孩子要听两三遍才能懂,不是因为他笨,而是因为他听完后不知道去总结复习,所以学的比人家慢!在学习科目越来越多,时间越来紧张的情况下,学习成绩的比拼,更是效率方法的比拼。

三、学习习惯不好

小学孩子课业压力小,有些孩子虽然学习成绩尚可,但是写作业就居然要写到很晚。写作业不专心、开始写作业前拖拉、不懂得在学校课间休息的零碎时间学习,是很多小学生的问题。

到了初中,原来的两、三门主科一下变成五、六门主科,许多从未学过的新学科同时出现,一旦不能及时消化,就会引发雪崩式的崩塌。很多中学生写作业到半夜一两点,出现偏科的现象,就是因为学习习惯的不良,没有合理的时间管理分配,甚至导致某些科目“没有时间”学,形成学习困境。

所以想在让孩子在初中学习长跑中取得阶段性成功,一定格外上心,对于孩子细小的粗心问题也不能放过,重点从小培养孩子小的时候的学习习惯和方式,有时候这个方式比成绩更重要。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